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崆峒区老伙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新闻动态站内新闻农业资讯 站内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站内新闻 >> 合作社新闻

平凉高新科技养牛

2012-01-04 16:22:11阅读次数:853打印返回

  从千家万户分散养牛,变为“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牛贩子小打小闹卖活牛,变为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平凉“红牛”产业“牛气冲天”,全市牛饲养量达103.3万头,出栏量38.2万头,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成为西北鲜牛肉重点供应基地。
  
高新科技养牛,养牛每天增重有标准
  
养了几十年牛的崆峒区花所乡光明村农民崔银存,如今觉得自己不会养牛了。“以前,庭前屋后建个半边透风的畜圈,喂养两三头牛,放些切碎的麦秆、草料,饲喂时间、麦草量都没个准,随便养,一两年出栏。”可是,当他来到平凉市天源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小区一参观,着实吃了一惊。他穿上公司发的服装经过“消毒”后才被允许进入,温棚牛舍干净整洁,专人打扫、添料、打防疫针,“每头牛都打有耳标,饲喂的是青贮过的玉米秸秆,还说喂麦秆没有营养,要添加精料,还要定时定量喂养,怪不得这些牛个个膘肥体壮!”他感慨多多。
  
以前,平凉市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养牛,结果是人畜不分,容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而且养殖科技含量低、出栏慢、效益低。如今,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养殖模式,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已建成养牛小区154个、规模养牛场82个,带动发展51个万头养牛乡、279个千头养牛村、1031个百头养牛社。“养殖小区是新兴的一种养殖方式,也是夯实养殖业基地的一个方向。”省农牧厅畜牧处处长曹藏虎说。
  
在平凉市天源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小区,正在进行秸秆饲料化生物制剂的试验示范。“采用甘农大与美国合作推广的MAX200制剂,每头牛平均增重1.7公斤,而用一般青贮饲料喂养,每头牛每天增重1公斤。”公司经理郭凯说。“采用该项高新技术养牛,引进1头350公斤的牛育肥3至5个月,就可达到600公斤的标准,即可出栏。”
  
据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建平介绍,甘农大与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美国瑞科营养公司合作,研究开发的秸秆饲料化生物制剂制作青贮,可提高牛的消化率15%、饲喂效果145%。这项技术已在平凉等地示范成功。
  
平凉市初步探索出了“全膜玉米-秸秆青贮-肉牛养殖-牛粪制沼-沼渣还田”的循环农业模式。全市种植全膜玉米、粮饲兼用玉米100万亩,年青贮秸秆127万吨,秸秆饲用率将达到60%以上,同时种植饲草406万亩,产草量达214万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崆峒区老伙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